痛苦的人是危險的 — — 讀《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

果子離
4 min readOct 8, 2017

--

陳雪某次演講,談她如何為五斗米打拚,如何謀生賺錢 ,輾轉流離,只為一圓寫作之夢。話鋒一轉,感嘆道假若林奕含生前與她一席談,或可免於步入絕途。她說,像她這樣的人都可以活到今天,證明人活著一定有路。

讀過《台妹時光》或聽過陳雪演講的讀者,當知其從社會底層往上爬,成為知名作家的坎坷路程。她把走過這段來時路的心境攤開於讀者面前,但尚未細訴的,是感情的千瘡百孔。 《人妻日記》略見端倪,直到近作《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她才敞開胸懷,掀開情感秘事,把深層的傷疤裸露示人,除了自我療傷,更兼有勵志的念想。

這書是陳雪由封閉空間走出來,面向群眾的產物。轉捩點是六年前,陳雪與早餐人的新聞見報,她開始在臉書發表與早餐人互動的紀事,而後結集成為《人妻日記》。

《人妻日記》出版後,陳雪讀者群擴增,不讀文學的,或很少到書店的人,也成為讀者。陳雪說:「我覺得那改變了我,原來我除了寫小說,還可以做點什麼。」

這「做點什麼」,正是回應先前駱以軍請她負起「公眾社會責任」的建議。於是陳雪改變心態,不但接受媒體採訪,也在小說之外嘗試以散文形式與讀者分享對生活、感情的看法。

陳雪是有資格談論情愛話題的。談過那麼多場、那麼多種類的戀愛,實戰經驗豐富,但小說的虛構本質並不適合用來開導啟迪,無法精確處理「答客問」。而隨後所寫的愛情書,《戀愛課:戀人的五十道習題》、《我們都是千瘡百孔的戀人》屬於談話性質,缺乏例證,現場感不夠,且單純論談說事理,說實在的不是陳雪的強項。《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補位之後, 讀者終於讀到陳雪的情愛實錄,讀到她情感與事業牽絆的紛亂,讀到她在性與愛之間掙扎的迷茫,也讀到如何以書寫治療創傷。

本書雖是她的雙性戀情史,但所要表達的主題,則超脫性別,在性與愛之上,且雖然與《戀愛課》、《我們都是千瘡百孔的戀人》的表現形式不同,很多討論的子題則是一樣的,例如愛人的能力、相處的磨合、分手的技術與藝術等等戀愛與婚姻都會碰到的難題。

寫作這本拉子之書,陳雪很明智的,不平鋪直敘,而採書信體,以早餐人為發抒對象的書信體。如此一來可減低壓力與尷尬、猶疑,在寫作的情境中,有一種並非把自己直接暴露在眾人面前的錯覺;一來形式更加自由,既容納部分論說,也增添抒情成分。十四封書信在敘述錯亂不堪的情愛之時,復以感性調和,
而情節精采不在小說之下。 — — 瓊瑤《我的故事》告訴我們,筆下許多離奇故事,男女主角的對白,並非不食人間煙火而虛構出來的,一般人或許未曾擁有類似的經歷,或遇事反應或愛情觀或說話方式不像她那樣,但不能據以判定瓊瑤小說誇張不合理。

陳雪也有比小說更離奇的故事,寫《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時,她放下文學身段,放棄可以提升藝術價值的技巧修辭(「我使用最低限度的修飾、最樸素宜直白的話語,設法還原自己當時所見所知。」)然而,不加修飾,情感即已滿盈,不用編造情節就夠精采。筆下的她,身歷其境,證詞般的,講述她過往的交往所發生的故事,以及逐漸體會到的道理,這些看法,夾注於敘述之中,以親身故事為後盾,而非從閱讀或空想而來,因此頗多觀點顛覆了某些既定觀念,也瓦解了一些愛情論述的公式化箴言。

關於愛情,許多錯誤見解,偏差認知,讓戀愛中人產生迷信,迷妄,進而誤入迷途。陳雪從實際經驗出發,以痛定思痛的省悟,現身說法,比起愛情專欄專家的解析更有說服力。

陳雪善用書信體之利,而不見書信體之弊。書信體之弊是什麼?是寫作者模擬書信往返的形式,卻寫出一般書信中不太會出現的內文。例如,為了讓讀者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在信件中,作者會把收件人的履歷、生平事蹟以簡報方式贅述。諸如:「你是台南人,生於一九八八年,大學念成功大學物理系……。」在正常書信中根本不可能出現這樣的句子。對方的個人資料需要你介紹嗎?陳雪在信件中自述感情生活,如泣如訴,與傾訴對象「早餐人」之間發生的事,細節全然不提,因為你知我知,無須再說。同樣的,因為全書只是藉由書信形式而獨白,不是真正的信件來往,因而也不致如宮本輝《錦繡》裡兩人通信時以老練的小說手法寫出超乎一般篇幅數倍的信件那麼異乎常情。

愛情的錯亂與迷離,多半根源不在愛情本身,而是來自生命的困窘。串起《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一書的,不是真愛難尋或真情易逝的苦惱,而是陳雪這句自白:「痛苦的人是危險的,我就是那個危險而痛苦的人,所以我也吸引其他痛苦而危險的靈魂。」整本書寫的是一個痛苦而危險的人,與其他痛苦而危險的人,展開一段又一段痛苦而危險的愛情。它是傷痕之書,也是療癒之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