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情懷與現代情境 — — 讀《把各自的哀愁都留下》

果子離
4 min readDec 4, 2017

--

年輕詩人楚影,對詩熱情無比,信念堅定,他以詩為自我救贖,為介入社會,為淑世的工具。但他不是社會寫實派,詩的功能偏重於對讀者的心理影響。他篤信文字的力量,更相信詩的能量,第一本詩集《你的淚是我的雨季》後記自承,受到屈原的影響,加上本身多愁善感,他以詩救贖自己,「救贖自己的同時,也產生了一種野心:讓自己的詩可以去救別人。」第三本詩集,也是最近的一本《把各自的哀愁都留下》,在後記中也明示,「讓人得以用一種更誠實的姿態生活,就是詩人存在的理由。」他甚至於對是否具備「治療他人的能力」頗為在意。

出版於四年前的楚影第一本詩集,即已直接向屈原致意,後記〈為愛而生〉,愛,一方面指戀人,她;一方面是楚國,是屈原(他用耽溺形容這分傾心)。 — — 〈你的淚是我的雨季〉,你的淚即屈原的淚,「終究不忍見你徘徊汩羅;〈我等你〉,所等的人即是「把殺身寫成了情詩」的屈原;〈我沒有更多能對你訴說〉,楚影說:「我收拾文字飛回故都/勸你別執意走向汩羅的路途」。另如〈如果你看見,我發現〉,更表明題材取自屈原〈漁父〉。

儘管楚影受《楚辭》與屈原影響深遠,但主要表現在古典情懷、典故運用,而非《離騷》的憂憤、激情、浪漫與奔放,也不是《天問》融天文地理、神話傳說與歷史、人事的大哉問。楚影詩作的近親,與其說是《楚辭》,毋寧更接近宋詞,尤其宋詞小令的婉約憂愁。《把各自的哀愁都留下》多次出現「寂寞」一詞:「星辰獨立的寂寞」、「是關於寂寞的二三事」、「眼淚的寂寞」、「隸屬紅塵的寂寞」、「藏著不適合交心的寂寞」、「卻得到清楚的寂寞」、「春天在誰的眼裡寂寞」、「我最寂寞的事」、「豐滿的寂寞」、「他方的寂寞」,另如「孤寂」、「孤獨」、「寂寥」,也多次寫到。這些充滿感傷的愁緒,從初作到近作,一以貫之。

此外,楚影詩中出現更多次的字則是「淚」。淚眼婆娑,是什麼樣傷心落淚之事,不得而知,但知無關國破家亡、遭逢巨變,或許是多愁善感的個性使然,或者受到古典詩詞影響。淚眼問花花不語,詩中多淚,於唐詩不少,宋詞尤多。楚影可能是現代詩人流淚最多的一位。且不管「男兒有淚不輕彈」的刻板訓誡,同一詞彙多所重覆便難免有彈性疲乏之弊。

楚影致力於傳統詩詞中典故的轉化與融化,但不同於洛夫「唐詩解構」系列,楚影多半取其意境,並未賦以新義,讀詩者必須具備傳統詩詞基礎,否則不免有所隔。如〈巴山夜雨〉,與李商隱詩作同名,同寓思念、等待重逢之意,故有「這是一首屬於唐詩的/夜,雨就從巴山之上落下來了」之句。若不明白詩題出處,這一句便無從感應。

儘管如此,偶有文史掌故用在不甚恰當之處,並未形成加分效果,如〈對不起,我所愛的〉,以登山罹難的大學生第一人稱口吻陳述,「此刻非夫子困於陳蔡/步伐卻同樣窒礙」,此處引述孔子故事,與主題或主角身分皆未相合,掌故運用稍嫌牽強。

三本詩集裡,最特別的作品,莫過於收錄於《把各自的哀愁都留下》的〈對不起世界,我還在寫詩〉。此詩把中國文史掌故羅列成詩,讓古詩人排排站在各行句首,妙的是主題卻發自當代人物,王老師。此公預言台灣將於某年月日發生強烈地震,屆時天崩地裂,損傷慘重,此話一出,導致人心惶惶。以此入詩,本可寫成諷刺詩,但敦厚如楚影,並未如此表現,也不以此題材大作文章,反而藉此社會事件表達寫詩的熱情,兼談讀者與作者對待詩的關係。這首詩不僅題材與形式特出,句子之長,也是楚影詩作之冠,而全詩以「詩」字為句尾,比他習用每句都押韻的手法,更加展現文字運用的功力,增添不少諧趣。

楚影三本詩集都以「愛」貫串,藉由詩句紀念或記憶因愛而來的甜美與傷心,都以古典元素寫現代話題或思古幽情,都以抒情手法表現,應該說,所寫下每一首詩都是抒情詩,即使寫到爭議話題,仍見溫婉含情。第二本詩集《想你在墨色未濃》中已有幾首以時事入詩,以時代人物為題,如寫鄭南榕、徐生明、林杰樑。這些詩作與同一部集子裡向古人致意的〈天末懷李白〉〈夜讀杜甫〉形成對照。

以古風為底蘊,終究不能只是古代場景的再現,這一點楚影深有所悟,如何轉化古典情懷與淑世精神於現代情境之中,一直是他的努力方向,跨步或許不大,卻持續不斷,能否進化到蛻變一新而不離本質,尚待觀察,也讓人期待且期許。(2017年12月/《文訊》)

--

--